第278期:《河南科技大学报》

道德之于大学生的发展


   期次:第278期   作者:白国林   查看:44   


    道德是内心的法律,法律是成文的道德,二者是衡量社会发展指标的重要尺度,也是构建文明有序社会的基础性工程,需要全社会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。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既是富强、民主之梦,也是文明、和谐之梦,不仅有经济指标、政治指标,还有文化指标和社会指标。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形成可以避免“破窗效应”,为每个公民在国家美好理想的实现过程中提供出彩的机会和环境。
    社会大环境,个人小舞台。个人离不开社会,社会有赖于个人。个人要想人生出彩,必须德才兼备、全面发展。德、才哪个更重要?我们说道德更重要。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社会和公众可以原谅一个人无才,却不可原谅一个人无德,无德的人一旦遭人唾弃,有才也无施展的环境。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,社会对其道德水平的预期应该超过一般公众。俞敏洪说:“一个人要成功有两样东西不可少,一是理想,二是良心。”理想就是方向,良心就是道德,二者如车之两轮,构成个人向一定高度发展的基本要件。大学生缺少道德在社会上将寸步难行,更不用说违法乱纪了。事实上,作为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大多数是有道德的,是可以信赖的。以历年入选“感动中国”人物来看,他们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。
    一个有道德的人还要顺势而为才能有所作为,此势即社会大势。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统一起来是个人发展最顺畅的途径,也是个人发展最符合逻辑的路径。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认识、了解自我和社会,找到自身优势、兴趣和社会发展的契合点,制定目标明确、任务得当、策略科学的人生发展规划,在此选择的过程中,既要考虑个人,也要考虑社会。不同利益的考量之下的选择最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平。比如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秦玥飞毕业于耶鲁大学,他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和人生规划,在殿堂和田垄之间,他选择后者。他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为基层村民服务上,选择到落后的农村当村官,一干就是六年,期间还主动放弃提拔的机会,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。同样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潘建伟是我国科学院院士,为中国的量子科学领先世界呕心沥血,对国家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。科学家当然受人敬仰,成为他那样的人也是我们许多人的梦想。但我们大多数人不可能都成为潘建伟。但只要努力,我们成为脚踏实地的秦玥飞还是有可能的。
    仁者爱人。有道德的人是美的,他们大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真善美的眼睛。保持对美的敏锐的观察力,从日常所见所闻中感悟美的人和事,从而多发现社会的正能量,从身边人、身边事汲取道德的积极力量的人心灵才会幸福。河南作家李庚辰近来在《人民日报》发表了一篇文章,题目是《南阳为啥好人多》,文中说:“南阳好人多,把好事做到全中国!”好人各地都有,他总结说偏偏南阳好人多。比如忠义感乾坤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、火场救人的英雄王峰,他是河南南阳人,他离我们并不远,他在火场救出20多人,而自己却被烧成“碳人”而离世。他的壮举感天动地。他的妻子在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现场说:“他平时就是热心助人的人,他冲入火海我不奇怪,他不冲进去我才奇怪。”讲道德并不意味着要牺牲自己,我们大部分时候不会需要像王峰那样冲入火海,但我们必须自身做起,从小事做起,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。如果大家都养成良好的防火意识和习惯,预防火灾的发生,那我们就不是不用冲入火海了吗?如果我们都养成文明有序的交通出行习惯,那我们就不是不用投入到那么多的交通事故的救助中去了吗?
    社会当然是复杂的,社会大课堂需要我们一辈子去实践。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也不会随我们的一厢情愿而总是得到善意的化解。但我们总可以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去向善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周边的人。社会交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,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着手,培养和谐的师生、同学关系,在人际交往中培养待人接物和处理矛盾的能力。交往中不仅考虑自己的利益,还要能考虑别人的利益,力所能及地遵守秩序、照顾别人,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,在尊重、理解、沟通、宽容、诚信、友善等正能量词汇的实践过程中,照亮别人,也实现自我。